媒體報導
關於業者發起1216托嬰工作平權集會活動,兒少、婦女、家長、工會等20個社福團體發出聯合聲明,期待業者們回歸兒童福利服務之立場
據交通部道安資訊平台統計,近五年(106-110年)超過40,000位兒童於交通事故造成死傷,其中發生於清晨或黃昏能見度較低的時間就有近13,000名,比率高達3成以上。因此在交通環境中,如何清楚的讓孩子「看見」與「被看見」更顯重要。靖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研究綜合所首次合作,製作5,000件MIT的幼兒螢光警示背心,期望透過「亮色」背心,提升兒童於交通環境能見度,降低事故發生率。
根據靖娟基金會針對六都通學環境進行的調查發現,就算只有「5分鐘」的路程,也有超過5成家長表示很擔心。其中,車輛不禮讓(73.4%)和通學環境不佳(31.4%)是家長們不放心的主因。靖娟實地調查更觀察到,有不少駕駛違規在通學路上的騎樓或人行道停放機車,害學童被迫繞至道路上行走,還有路口停等空間不足,導致學童得在狹窄路口等紅綠燈的危險景象!
「感謝善心的司機們,社會因你們更美好」、「謝謝司機叔叔認真負責,我們的安全才有保障」、「謝謝司機們的辛苦,走過這疫情最艱難的時刻」每一則留言都是民眾發自內心的滿滿感謝!今年疫情再起同樣考驗著運輸業者們的應變能力,而駕駛們在防疫工作中持續配合政府與民眾需求扮演著重要角色
據交通部統計,近五年(106-110年)每年平均有24,309名6-17歲兒少因交通事故傷亡,意即每天有66位兒少在交通事故中傷亡。進一步區分國小、國中、高中三階段,除乘客角色外,國小最容易發生行人事故、國中為自行車事故,高中為機車事故,因此對應事故量,交通部優先針對高風險的情境,研發相關教育素材,並偕同教育部持續在學校中進行推動。
三軍總醫院昨(31)日被一名媽媽控訴,今年5月中她於三總內湖分院生下女兒後,因自己確診短暫與孩子分離,怎料產後幾小時,小兒科醫師卻轉告,小嬰兒洗澡時出現燒燙傷的情況,全身有25%的二度燒燙傷,屁股大面積脫皮。對此長期致力於兒童安全的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痛批,醫療人員應比一般民眾更有危險預防的專業知識,醫院在嬰兒洗澡上也應有訂定一套SOP,而且依照投訴媽媽的貼文,護理師「放完熱水後有加冷水」,順序根本搞錯顛倒了,「這種意外完全應該能避免!」
為了強化國人道路交通安全觀念,交通部自 109 年起辦理全國的交通安全運動,根據統計到了 9 月交通事故率逐漸上升,因此將每年 9 月訂為交通安全月,透過特定時間的強化宣導,喚起國人交通安全意識。
根據我個人的文化觀察,德國幾乎沒有私人課業補習班或是課後安親班,若是孩子課業跟不上的話,除了班上老師會適時協助調整外,另外可能會請私人家教上課。而找這類家教老師的方法五花八門,除了口耳詢問、網路搜尋外,德國超市入口處都會有一個可以貼小廣告的地方,有時會看到有大學生自己貼廣告或是家長尋求特定學科的『求才廣告』,我看過的就有數學(怎麼這個科目到哪都需要協助)、英文這兩科,偶而還會有法文這類的特殊學科。
兒童意外墜樓事件頻傳,新大樓不能加裝鐵窗的規定,也制約了家長思考到在窗戶、陽台裝設防墜設備的想法,或是考量管委會及鄰居們的眼光而不敢裝設,內政部營建署就釋疑,「即便是新大樓,管委會也不能任意限制加裝防墜措施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