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蕙鈴指出,第一個關鍵是滿周歲前的嬰幼兒應該準備獨立的睡眠區,因為嬰兒到3、4個月大之前,前額上方的頭骨尚未癒合很脆弱,禁不起外力的撞擊,若睡眠區域沒有獨立,與他同睡的人很可能不慎撞擊嬰兒頭部,或是在嬰兒還沒掙扎能力,或發出聲音的時候,因他人翻身或是被肢體蓋住造成窒息,她還說:「其實連另一位3個月大的嬰兒也暴露在高風險狀況。」
趙蕙鈴指出,第二個關鍵必須注意的是不要將嬰幼兒肢體包裹住,部份照顧者為了方便帶小孩會將嬰兒的手腳包覆,小孩發生危險,會以本能撥開蓋住他的棉被或是物品,第三個關鍵則是不要讓嬰兒趴睡,目前所有的兒科與嬰兒照顧都不主張讓嬰兒趴睡,因為包括喝完奶未完全排氣等狀況,都可能增加窒息的機率。
趙蕙鈴補充,小孩哭鬧時的安撫若是過度搖晃,可能會造成腦部搖晃症候群,嚴重可能致死,發生不幸事件的男童死因還須由檢警進一步釐清,但嬰兒睡眠的照顧必必須注意三個關鍵因素。
靖娟兒童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,一歲以下的嬰兒應該單獨睡,因為嬰兒睡眠中窒息死亡的可能性本來就比較高,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甚至提出嬰兒應該睡硬床、不用枕頭、不要趴睡,過去也曾發生爸爸睡覺時將手壓在嬰兒脖子,或是5歲男童壓在妹妹身上釀成意外的案件,因此國內外會一直檢討嬰兒睡眠的環境並提出建議,若真的要同睡一張床,除了間隔距離,連棉被都不建議同蓋。
出處:蘋果新聞
參考網址: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local/20210614/CTJCLWXE5JEGFANRNTXJEKWREY/